-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05/28]
-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05/28]
-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05/28]
-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05/28]
亲历稿费六十年 ——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酸甜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陆建华,江苏高邮人,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乡贤汪曾祺的专题研究,已出版相关著作:《汪曾祺传》《汪曾祺的春夏秋冬》《私信中的汪曾祺》等
陆建华,江苏高邮人,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乡贤汪曾祺的专题研究,已出版相关著作:《汪曾祺传》《汪曾祺的春夏秋冬》《私信中的汪曾祺》等。
释 题
差不多20年前,也就是2001年初,那时,我刚退休,就想写一篇关于稿费的散文。
稿费,古称“润笔费”,意思是说,以墨或颜料湿润笔之毫端,使不干枯,其实就是指诗文书画的酬劳。这一儒雅说法,始于晋、宋,盛于唐元和、长庆年间。说润笔而不说酬金,是一种委婉。今人爽快,不再说润笔,干脆说稿费。
我敢说,在当今世界,无论中外,凡舞文弄墨者,不管是大作家、小文人,还是普通文学爱好者,都关心稿费且必定与稿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毫无疑问,以“稿费”为题材的作品完全可以写本书。我非名家,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文学爱好者,若谈稿费,充其量只能谈一点基层普通文学爱好者的感受,写当今中国文坛稿费情况并不称职;但我居然动了写这样文章的念头,是因为我的写作身份多少有一点特别。直到不惑之年,我与满眼皆是的普通文学爱好者差不多,在小县城写些小文章,得点小稿费,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班去单位,下班回斗室,日子就这样过来了。做梦也没想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沾改革开放盛世的福泽,居然于1984年秋从苏北高邮,调入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后来还当上处长,与豫剧表演艺术大师牛得草先生在《七品芝麻官》戏中塑造的知县唐成一个级别。真的,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此生有机会到省里当上文艺界的七品芝麻官,直到退休。正是调省工作以后,我的交际得以扩大,我的眼界因之拓宽,结识了那么多大作家,有了与全国许多省市文艺界朋友的接触机会,长期耳闻目睹、耳濡目染,仅从稿费角度,也长了大见识。退休之后,时间宽裕多了,回望自己走过的业余写作之路,想到自己因写作,特别是因稿费引起的是非曲直,忽甜忽苦,忽悲忽喜,有时竟泪湿衣衫,不能自已。
在当代中国,稿费既有如其他国家一样的本来意义,稿费就是写稿的劳动报酬,却又包涵国外文坛、出版界没有的,让国外拿稿费的同行难以想象的巨大而丰富的政治意义。就是因为稿费,包括我在内的中国的大小文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遭遇到一言难尽欲说还休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因此,我写以“稿费”为中心词的散文,醉翁之意自然就不完全在“稿费”,而是以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经历为串联线,通过稿费,写我,写我了解的文坛,兼写我经历的、我理解的有关现实生活。如同我在一篇述志短文中写的:“岂望有鸿篇巨制替时代留影?唯愿以率性之作为岁月写真;怀悲悯之心看人间百态,以赤诚之情记尘世见闻;挥毫忌矫情之语,建言诫诛心之说;求自得其乐于前,耻追名逐利于后”。在写作中,我将努力务求真实、真情、真诚!为严防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我个人所写的一切,在事实真伪、道义道德等方面自然全权负责;引用非我个人经历的材料,尽可能像写学术论文一样注明出处,以备读者查证。
20年前就想写的文章,直到今天才付诸行动,是因为退休之前,有那么多本职工作要做,很难定心写作。迟写了20年,也有好处,既是所见所闻大大增多了,更重要的是围绕稿费所思考的问题也深刻了些。1959年年底,我在上海《萌芽》杂志发表处女作,到写这篇散文的2019年,正好60年。因上述原因,故将题目定为:《亲历稿费六十年》,另加了一个副题:“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酸甜苦辣”。
敬请文艺界和读者朋友明鉴。
第一次,是稿费帮我读完了大学
我因为爱好写作与稿费结缘,当我年届八十回顾漫漫人生路时,清清楚楚地看到,在我迄今为止正好60年的写作生涯中,稿费一次又一次帮我渡过了难关。而在这过程中深化了我对稿费的认识。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我曾经想中止中文系的学习
1959至1963年我在扬州师范学院读书的4年中,那正是史称“三年困难时期”,一个让全民族刻骨铭心的饥饿年代,家中无法支持我一分钱,我幸赖微薄的稿费收入,总算磕磕碰碰读完大学。
1959年末,我第一次在上海《萌芽》发表一篇千字文短论。那天,上午的课程听完后回宿舍,经过学校“工”字形办公大楼底层的收发室,无意中一眼瞥见通知领取挂号信件的小黑板上有我的名字。起初,我以为看错了,因为平时没有人寄这类信件给我,又仔细看了一眼,不错,是我的姓名。赶紧领取,看到是《萌芽》杂志寄的汇款单,我的心迅即狂跳起来,明白:我寄给编辑部的稿件发表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当然也是第一次拿稿费,虽然仅6元8角钱,但在我眼中却贵过千金。从传达室领取了稿费单后,没有立刻去小邮局兑成现金,为的是把这张生平第一张稿费汇款单多看几眼,下午才去小邮局拿钱。钱还没拿到,就已经考虑了用场,首先是还债。有时实在需钱用,家中没钱寄我,只能向同学借,虽多为一元钱、几角钱的事,借钱的同学也一再说 “不要放在心上”,总归要还的。其次,有两本老师早就推荐的书必须去书店买下。这两件事做好了,还略有余款,我就跑到离学校不远的文昌楼,那里酒楼饭店不少,只能到一家小饮食店,花一角钱买了一杯热牛奶,进店坐下,慢慢饮完,算是自我犒赏……
文章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网址: http://www.wkahzzzs.cn/qikandaodu/2020/1019/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