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05/28]
-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05/28]
-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05/28]
-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05/28]
粽子,美食界的捆绑爱好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爱一种食物,就一定要把这个食物“盘”得明明白白。 关于粽子的起源,说法一直很迷。众多故事中流传最广的还是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了。 其实早在上古时期,粽子这种东西就
爱一种食物,就一定要把这个食物“盘”得明明白白。
关于粽子的起源,说法一直很迷。众多故事中流传最广的还是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了。
其实早在上古时期,粽子这种东西就已经存在了。不过称呼不太一样,在当时,北方称它为角黍,南方称它为筒糉。
不管是角黍还是筒糉,在以人民饱腹为主的上古时期,造型都过于drama,因为这种食物本来就是用来祭祀的。
角黍,内含上古重要农作物黍(也就是黄小米),形似牛角。黍是上古时期的一种重要农作物,在上古时期人民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祭祀场合自然不可或缺。而牛角造型在祭祀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所以就产生了这种将黍饭用茭白叶包成牛角形状的贡品。
不过茭白叶本身并没有黏性,无法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保持牛角的形状,就只能通过捆绑这个外力来保持形状。
筒糉就是将大米放入竹筒中烹熟而成。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在南方稻作区,人们祭祀的是水神——蛟龙,“将贮有稻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饲蛟龙,正是越人祭龙的古老活动,恰如北方周人的祭祖之俗。”
粽子和螃蟹应该算是美食界的两大捆绑爱好者,不过粽子的捆绑玩法更多,更加有门道。
现在我们市面上常见的粽子,一般只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棉线捆绑,一种使用马蔺草捆绑。
棉线不够“传统”,这里不配拥有姓名。我们认为比较传统的食物,一般都要原汁原味的,马蔺草以其坚韧的特征夺得了食物界捆绑爱好者的青睐。自古以来,坚韧的马蔺叶就是绳子的优秀替代品,捆菜、拴鱼、挂肉都很好用,螃蟹一般也用马蔺草进行捆绑处理。当然,还有端午节拿来捆粽子。
其实用马蔺草捆绑并非端午节粽子最传统的做法,最正宗的捆绑方式应该是用五彩线捆粽子。
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市面上用五彩线捆的粽子了。
五彩线跟粽子这对CP 分开之后,并没有离开端午节这个大家庭,而是以其鲜艳的外表成为了端午节民俗的另一大花旦。
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据此,即此俗直承汉代,至今已两千年矣。
标准的五彩线佩戴方法是:将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一根彩色丝绳,系在女孩子手臂或者颈项上。明代余有丁的《帝京五日歌》中就提到过这种习俗:“系出无丝命可续”。
传统习俗是这条五彩线要从端午节一直戴到七月初七女儿节,才能解下来焚烧掉。
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进雨中,会给人带来一年的好运。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
爱一种食物,就一定要把这个食物“盘”得明明白白。关于粽子的起源,说法一直很迷。众多故事中流传最广的还是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了。其实早在上古时期,粽子这种东西就已经存在了。不过称呼不太一样,在当时,北方称它为角黍,南方称它为筒糉。不管是角黍还是筒糉,在以人民饱腹为主的上古时期,造型都过于drama,因为这种食物本来就是用来祭祀的。角黍,内含上古重要农作物黍(也就是黄小米),形似牛角。黍是上古时期的一种重要农作物,在上古时期人民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祭祀场合自然不可或缺。而牛角造型在祭祀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所以就产生了这种将黍饭用茭白叶包成牛角形状的贡品。不过茭白叶本身并没有黏性,无法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保持牛角的形状,就只能通过捆绑这个外力来保持形状。筒糉就是将大米放入竹筒中烹熟而成。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在南方稻作区,人们祭祀的是水神——蛟龙,“将贮有稻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饲蛟龙,正是越人祭龙的古老活动,恰如北方周人的祭祖之俗。”粽子和螃蟹应该算是美食界的两大捆绑爱好者,不过粽子的捆绑玩法更多,更加有门道。现在我们市面上常见的粽子,一般只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棉线捆绑,一种使用马蔺草捆绑。棉线不够“传统”,这里不配拥有姓名。我们认为比较传统的食物,一般都要原汁原味的,马蔺草以其坚韧的特征夺得了食物界捆绑爱好者的青睐。自古以来,坚韧的马蔺叶就是绳子的优秀替代品,捆菜、拴鱼、挂肉都很好用,螃蟹一般也用马蔺草进行捆绑处理。当然,还有端午节拿来捆粽子。其实用马蔺草捆绑并非端午节粽子最传统的做法,最正宗的捆绑方式应该是用五彩线捆粽子。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市面上用五彩线捆的粽子了。五彩线跟粽子这对CP 分开之后,并没有离开端午节这个大家庭,而是以其鲜艳的外表成为了端午节民俗的另一大花旦。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据此,即此俗直承汉代,至今已两千年矣。标准的五彩线佩戴方法是:将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一根彩色丝绳,系在女孩子手臂或者颈项上。明代余有丁的《帝京五日歌》中就提到过这种习俗:“系出无丝命可续”。传统习俗是这条五彩线要从端午节一直戴到七月初七女儿节,才能解下来焚烧掉。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进雨中,会给人带来一年的好运。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
文章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网址: http://www.wkahzzzs.cn/qikandaodu/2020/0718/367.html
上一篇:创意设计大赛特别栏目之影音设计师问答
下一篇:燕园寻梦 ——北京大学的昆曲传承